拜仁那中场老司机又来秀操作了,这次瞄准的是自己的更衣室。可问题是,他自己踢球也没比队友高明多少。
领袖的自我修养
赛后基米希那套发言简直成了惯例,比德甲冬歇期还守时。上次输了,他盯着积分榜看,这次输了,他开始研究心理年龄,反正总能找到新花样。可问题是,这29岁的老将还在强调自己“不是20岁小伙子”,这话听起来怎么就这么像中年危机?
这家俱乐部原本想让他成为更衣室的带头大哥,可最近他倒成了赛后新闻发布会的常客。逢场必出金句,可惜这些金句换不回欧冠的奖金。不过话说回来,能把失败说得这么有新意,也算是一种独特的本领。
五分的艺术
Sport1给基米希评了个五分,这事挺逗的。德国媒体这评分标准,向来是挺讲究的,一分就能吹成神仙表现,六分就直接判你业余水平。这五分,意思很明显:你这表现,工资怕是拿得有点冤。
更逗比的是,基米希在这两场比武里头表现还算过得去。可问题是,拜仁那2000万欧年薪可不是用来买这种“过得去”的。就好像你去米其林星级餐厅点了个牛排,结果端上来的是兰州拉面,你说它不好吃,倒也还行,可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。
更衣室政治
俱乐部里头讨论这事挺逗的,拜仁那帮大佬们开批斗会,基米希估计正儿八经地在隔壁屋子里头磨嘴皮子写发言稿。德国那帮媒体瞎扯,说这波喷子主要来自监事会那帮老家伙,他们那标准简单得要命:咱们当年踢球那时候,哪有这么多闲话。
更衣室里分成了两拨人:一拨人敢说敢当,另一拨人敢踢敢打。基米希那货就属于那敢说敢当的,萨内那小子则是那敢踢敢打的。可问题是,踢球这事比的是谁进球多,不是谁嘴巴子厉害。要是按谁点赞多来算分,拜仁早把冠军抱回家了。
意大利人看热闹
《都灵体育报》那评论真够酸溜溜的:"这些球员性格各异,却都成了摆设"。换句通俗点的话,就是:你们这些所谓的大牌球员,一个个都是废物。意大利人这骂人水平也真是高,先来个“性格各异”,再甩出“成了摆设”,最后让你自己慢慢消化这碗狗粮。
基米希在意大利媒体的描述里,被形容为“没那啥关键作用”,这话听着挺委婉的。要是直白点说,就是:关键时刻,他有点靠不住。就像考试时,学霸开始给你讲解题思路,就是不给你写答案。
心理年龄测试
基米希那句话,"心里头像开了锅,但脚却没乱动",透露出两大槽点:首先,他分明是想踢踏两下;其次,他憋得那叫一个难受。你说一个年薪上千万的大牌球星,还得跟高中生似的管住自己的情绪,这剧情比德甲保级赛还刺激。
逗比,他那世界杯后的采访,你说搞笑不搞笑,就仨字儿:"害怕低谷"。现在想想,这担心纯粹是多余的,因为他一直就在那低谷里,没出来过。从卡塔尔到慕尼黑,基米希的低谷稳得跟巴伐利亚的啤酒馆似的。
最后的救赎
联赛就剩五轮了,基米希那货说要赢三场,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?这不就是月初那时候信誓旦旦地说“这个月我一定要减肥”。不过,健身房里那东西可不会因为你说了几句好听话就帮你减肉,但德甲那帮对手要是听腻了,说不定就会给你放水。
现在拜仁的粉丝们都翘首以盼,想瞧瞧是基米希能先一步带领球队捧杯,还是他那赛后金句能抢先一步登上德语文本的宝座。看这势头,后者似乎更有戏码。
想不通了吧:这球员是得好好踢球,还是得学会嘴甜?来评论区秀出你的文采,点个赞最多的那货,送你拜仁的口罩一个——毕竟他们现在也就剩这些周边货了。
百度搜索:
欧冠八强出局!拜仁之痛,基米希之叹,球迷何堪?360搜索:
欧冠八强出局!拜仁之痛,基米希之叹,球迷何堪?搜狗搜索:
欧冠八强出局!拜仁之痛,基米希之叹,球迷何堪?别人在看